图为武安柏林前街快板儿队。
在武安市柏林前街,有一支快板儿队,这支队伍里有中年人、二十多岁的小伙子,还有六十多岁的老人。他们自娱自乐、走村串巷,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乡里乡亲送去精神食粮,传播正能量的同时,也让他们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。
11月9日,记者来到柏林前街刘延兵的家里,大老远就听到了欢乐的笑声,一个农家四合院里,围了20多个人,有的在排练新快板儿,有的在创作新作品,三五个人组成一组。“碰上七月十九号,天下大雨发了愁,活像拧开水龙头,时间长的停不住,天上往下掉瀑布,武安受灾很严重……”清脆的快板声响彻小院儿。
“我们柏林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:东街竹马,西街船,前街的快板儿说不完,到了寨上耍大杆。所以说,前街的快板儿是我们这片最具代表性的。”60岁的刘延兵骄傲地向记者介绍。
说起柏林前街说快板儿的历史,61岁的刘书云告诉记者,他父亲小时候就说快板儿,他打快板儿的技术就是跟父亲学的。据柏林前街村史记载,快板儿在这个村至少有120年的历史,人们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,一代代传承下来。
柏林前街快板儿队有三名骨干力量,分别是刘延兵和刘书云,以及67岁的刘更生。刘延兵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作词和曲目编辑,他将民生实事、乡风民俗编成朗朗上口的武安方言快板。其中,有关于殡葬改革的、计划生育的、反腐倡廉的等紧跟时代主题快板儿,也有许多反映乡村民风、家长里短的,比如相亲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等等。“今年武安发生‘7·19’洪灾后,我就编了一个关于我们村支‘两委’带领群众抗洪救灾的快板儿。我们的快板儿就是要弘扬社会正能量。”刘延兵说。每年他都要新编四五个快板儿词,20多年来,刘大爷已经自编了上百首快板儿段子。刘书云是打快板儿的行家,年轻人都要跟他学。刘更生则侧重于组织,给每个人分解快板儿词,教年轻人如何表演。
为了让宝贵的武安快板文化传承发扬下去,近年来,在三位老人的带领下,他们扩大了“快板帮”,把目光瞄准了中青年,快板儿队的队伍逐渐壮大,从原来的十来个人,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人。“我特别喜欢快板儿,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,快板儿打起来容易让人上瘾。”32岁的快板儿新生代李刘平说道。
除了传递社会正能量,他们还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,并获得了不少奖项。据介绍,他们获得过邯郸电视台一个比赛的特等奖,武安首届快板儿大奖赛二等奖,还参加过武安电视台百姓大舞台、欢乐乡村等文艺节目。“经常有外村的吹唱班来找我们的快板儿队给他们写快板儿词,包括石洞乡什里店、阳邑的龙务村和南北丛井等,我们的快板儿队也是名声在外了。”柏林前街村支书刘爱利说。
为了支持村里的快板儿文艺队,柏林前街村委会给予了大力支持,给队员们买竹板儿、买大鼓、买服装等。刘延兵、刘书云和刘更生三位老人告诉记者,他们在有生之年,还要创作更多更好的武安快板,继续把党的好政策宣传好,在草根舞台上不断传播社会正能量。
邯郸信息网免费发布各分类信息!
本站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来电告知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,谢谢。
Copyright © 2013-2025 邯郸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客服QQ:7791161 2350253472 备案号:冀ICP备1701663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