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邯郸,“林长制”促使“林长治”,绿美邯..
2021年以来,我市全面推行林长制,建立党政同责、属地负责、部门协同、全域覆盖、源头治理机制,以林长制有效促进“林长治”,绿美邯郸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。今年4月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全国2023年林长制督查考核结果予以通报,邯郸成为全省唯一获激励表扬的设区市。
馆陶县推出“两函两机制”工作法。每个季度给28位县级林长发送提醒函,提示他们对分包责任区进行巡查,发现问题及时下发督办函,全过程督办。同时,设立“林长+警长”“林长+检察长”的协作机制,建成覆盖县、乡(镇)、村三级网络,县检察院对涉林草领域重大案件督导督办。
【同期】馆陶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、县林长办副主任张利:馆陶县“两函两机制”整合了各方力量,形成了林木管护的强大合力。县林长办统一协调,与县公安局、县检察院、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联合会商、联合打击、联合巡防,县级林长一线督导,构建了齐抓共管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。
不光是齐抓共管,在调动末端力量的积极性上,馆陶县县乡两级林长在巡林的过程中,还因地制宜指导各地发展林下经济,以富民增收更好地助力林业保护。眼下,馆陶县孩寨村党支部书记、村级林长王寿杰正带领村民种植薄荷。
【同期】馆陶县孩寨村党支部书记、村级林长王寿杰:去年在县级林长建议下,我们村林下种植了荆芥,卖了好价钱。今年在他们建议下,我们种了薄荷。县乡两级林长定期巡林,还就发展林下经济提出建议,让我们村里发展越来越好。
复兴区通过“绿美复兴”建设地持续推进,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21%提升至50%以上。面对林木管护面积倍增、管护难度加大的新问题,及时推出了“三色管理法”。今年“五一”虽然游客倍增,但有森林覆盖率达85%的张岩嵛村党支部书记、村级林长郝振营感到巡林护林精准又高效。
【同期】复兴区张岩嵛村党支部书记、村级林长郝振营:以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,有的漏巡、有的重复巡,林木管护难度非常大。实施“三色管理法”后,我们对沁河郊野公园16公里红色区域一日三巡,对4.7公里橙色区域一日两巡,感觉条理非常清晰,效果也非常好。
具体工作中,复兴区按照林木面积、森林火险等级、病虫害发生轻重等因素,将全区划分为红橙黄三色管理区,红色区域包括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、沁河郊野公园等林木密度大、防火等级高的林区;橙色区域为主干道林带、50亩以上经济片林等林区;黄色区域为环村林带、次干道林带和主城区绿化带等区域。
【同期】复兴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冬:颜色不同,管护力度也不同,目的就是精准。在三色管理基础上,全区又划分253个管护网格,各级林长分级负责资源管护,116个红色网格重点布设,89个橙色网格侧重巡查,48个黄色网格正常巡查。
据了解,2021年以来,我市全面推行林长制,设立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林长11658名,以林长制助力“林长治”,全市连续3年营造林面积超过52万亩,森林资源实现质和量双增长。武安市作为一级重点防火县(市),管护面积大、战线长、居民点多、人员活动频繁,森林防火、管护任务艰巨。去年5月,武安启动全市首个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建设,用智能化、信息化赋能林长制改革,力争实现“天上看、地下查、掌上管”。今年5月中旬平台进入运行阶段后,功能将继续扩展。围绕林业产业运营、林业碳汇开发、林产品加工等环节,智慧管理平台将设置林草资源信息管理、特色林果智慧服务等功能,助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