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22日
星期五 赞助商
帮助中心
免费发布各类信息
煜阳网络专业做网站托管,网站维护,确保网站持续正常运行和安全性,提供全面的网站维护和托管服务,包括定期更新网站内容等。
女人为什么爱上了打拳?
女性 - 2024-03-01 09:54:21

  无论你爱或是不爱,贾玲的《热辣滚烫》都一骑绝尘,直奔票房冠军而去。
  这要归功于贾玲总是以人戏不分的方式展示自我。上一次是情感,这一回是身体。
  应该感谢贾玲,把女性拳击这个主题送进了观众的视野。
  人们顺藤摸瓜,知道了《热辣滚烫》的日本原版《百元之恋》。知道了去年日本最佳影片《惠子,凝视》,知道了伊斯  特伍德的那部《百万美元宝贝》。
  如果没有贾玲,这些宝藏电影或许只有影迷才会去欣赏。
  这也折射出女性主义电影的一大困境,用作家维舟的话说:“一个女性重获力量、予以还击并挽回自尊,被认为不具备 普遍意义,只对女性才有激励意义。”
  所以同样是女性拳击电影,如果没有贾玲这样强大的影响力和营销能力,结果往往是乏人问津。
就问一句,有谁看过谭卓主演的那部《出拳吧!妈妈》呢?

哪有那么多人生逆袭?
POST WAVE FILM
女性拳击题材电影乏人问津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几乎没有一部电影走商业励志电影路线。
换句话说,这些电影的观赏性都不是那么强。尤其像《惠子,凝视》,观赏这部电影你甚至需要一点耐心。

所谓商业励志电影,就是那种小人物因为某种契机,华丽转身,走上人生巅峰,这个过程中往往还能收获爱情。
而女性拳击电影却往往以失败告终。没有命运的改变,没有阶层的跃迁,没有爱情的果实,有的只是一身伤痕和一条烂命。
因此很多人看过《热辣滚烫》后提出质疑,乐莹完成蜕变之后,为什么不去打脸?为什么不去复仇?为什么仅仅云淡风轻地说一句“看心情”然后独自离去?
然而这正是影片的动人之处和力量所在。
《热辣滚烫》与《百元之恋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励志电影。这两部电影的励志不是指向外部的、功利主义的,而是指向内心的、现实主义的。

哪有那么多人生逆袭?能够在社会里能够获得内心的独立和人格的尊严,大多数人就已经拼尽全力。更何况是女性?
所以无论是《热辣滚烫》里的乐莹还是《百元之恋》里的一子,她们的胜利并不是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困境,而是选择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这个困境。
在苦难中生存的卑微的人,很容易失去对生活的痛感,人们会倾向于逆来顺受,倾向于麻木不仁,甚至有人会为虎作伥。
这是更容易的生存方式,仿佛得了“斯德哥尔摩综合征”,或许还能获得幸福感。
就像《百万美元宝贝》里主人公麦琪的家人,当麦琪瘫痪在床时他们想的只是谋夺麦琪的房产。而来看望麦琪之前,他们居然还去了一趟迪士尼乐园。

这就是一群被生活折磨得麻木不仁甚至对生活为虎作伥的人们。
但总有些人拒绝麻木,他们选择保持对生活的痛感,而这种痛感,其实等于伤害了自己,因为这痛苦会变得巨大清晰。
但这些人选择正视惨淡的人生,对她们来说,这是对生命极限的体验,是对尊严的维护。就像乐莹与一子所言,我就是想赢一次。

而拳击就像是生活苦难的具象化,拳头雨点儿般地击中她们的肋骨与眼角。用一子教练的话说:“你要赤裸裸感受那疼痛,让它告诉你生命的鲜活滋味。”
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,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,依然热爱生活。就像王勉的歌里唱的:生活以痛吻你,你不要报之以歌,生活以痛吻你,你扇他巴掌啊!
炽热的,内敛的
POST WAVE FILM
虽然女性拳击电影共同的主题是寻找自我,但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,却又呈现出不同面貌。
《百万美元宝贝》有着好莱坞式的经典叙事——浓烈的情绪和巨大的转折。
影片真正动人之处不在拳击场上,而在最后的病床上:笃信上帝的老牛仔,为了让麦琪有尊严的死去,决定背负巨大创伤去结束她的生命。

而麦琪也死而无憾,因为她曾经热烈地燃烧过。
有意思的是,美国电影里所要强调的,恰恰是日本电影所要回避的。
在《百万美元宝贝》里,摩根弗里曼对伊斯特伍德说:如果她今天就死去,你知道她最后一个念头是什么吗?我觉得我干得不错。

但是在《百元之恋》里,一子的教练对她说:“以后不要在寂寞的时候,说什么老娘也曾燃烧过,让人很不爽。”

这便是《百元之恋》的主题,这主题甚至故意和《百万美元宝贝》作对,麦琪值一百万美元,而一子却只值一百日元。
这部电影就是要粉碎掉人们“屌丝逆袭”的幻觉,麦琪的失败在于对手的偷袭,而一子的失败则因为她注定失败。
然而正是在注定失败的命运中,一子拼命挥拳的身影才那样动人。就像西西弗斯,徒劳而又坚定地把石球滚上山。
在很多人看来,这是一种令人绝望的无意义的人生,但对一子而言,挥出的每一拳都表达了她在徒劳无功的挣扎中对生命的热爱。

而在电影《惠子,凝视》中,甚至连这样的一点点热血都不复存在。
影片以一种极为克制的方式展现出来,就像一部纪录片,为我们截取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日常。
故事里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,也没有什么激烈的情绪,有的只是惠子怎么训练,怎么比赛,怎么工作,怎么生活。
然而在这样的平凡与按部就班中,观众又分明能够感受到生命在燃烧的痕迹。就像电影中的那句对白:“与自己的缺失、自己的弱点共处”。

同样是女性拳击题材,与好莱坞电影外向而热烈的风格不同,日本电影含蓄而内敛,“燃”的内核,始终被“丧”的表层所紧紧包裹。
这又燃又丧的风格,用学者戴锦华的话说,就是“静静地燃烧着生命的不甘”。
烫到一个算一个
POST WAVE FILM
那么中国的女性拳击电影呢?只能说还很套路化,还不能完全摆脱票房的诱惑,给出更纯粹的表达。
从《热辣滚烫》中就能看出,贾玲想要在商业回报和女性主义表达之间取得双赢。她既想获得票房,又像获得女性观众的认可。
与原作《百元之恋》相比,贾玲在对女性困境的展示和挖掘上,只能说是浅尝辄止。如果没有结尾那一段关于讨好型人格的闪回,这部电影恐怕就得归到庸俗的励志电影之流。
但即便如此,《热辣滚烫》仍然遭遇了巨大的质疑,这质疑不仅仅针对电影质量本身,更是直接指向了导演本人。很多人对于这部影片和贾玲表达了强烈的厌恶感。

个中原因不难理解,女性观众所赞扬的,正是部分男性观众所厌恶的。说白了,他们破防了。
豆瓣网友“惘然”挖苦说:“所以(部分)男性到底在破(jiao)防(qing)什么?是不接受女性没有他们不知道的秘籍就能强大?还是不接受女性没有他们的名利、社会地位辅助就能强大?还是不接受女性不需要他们的感情慰藉就能强大?还是不接受女性变强大了不打他们,不对他们复仇,更不和他们双宿双飞啊?”
从这个角度看,《热辣滚烫》的社会价值要远远大于艺术价值。它或许没有前面那些女性拳击电影来得深刻,但它却拥有了前者所无法比拟的社会影响力。
《热辣滚烫》更像是中国版的《芭比》,把关乎女性主义的话题抛向了社交网络,引发了巨大的议论。

无论议论中的人们持有怎样的观点,引发这样的议论本身就已经意义重大。
对于中国社会来说,相比于一部深刻却无人问津的电影,我们更加需要一部热辣滚烫的电影,烫到一个算一个。
有人会在疼痛中清醒,去重新审视女性所面临的处境。也有人会在疼痛中破口大骂,他们展示着脆弱,输出着恶意。

便如作家维舟所言:“好消息是:他们其实没那么强,攻击性不是证明其强势,恰是暴露其虚弱;但坏消息是:他们这么做是故意的,你告诉他“你不应该这么做”,他们甚至会哈哈大笑,因为那种生存挫折不消除,他们是不会悔改的。”
所以《热辣滚烫》或许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,却一定是当下中国社会最需要的电影。因为总需要有人挥出这一拳,让这个世界看见女性的处境,让女性们看到全新的可能。

标签:
郑重提示:本站是一个公益性的信息交流平台,我们对您的交易不做担保!建议大家当面交易,交易前请查看对方有效身份证件,以免上当!